绥阳镇概况
一、行政区划:绥阳镇地处凤冈县城北部,距县城18公里,全镇辖石门、砚台、大石、玛瑙、新冈、金鸡6个村和永盛1个社区。
二、自然地理:绥阳镇地处凤冈县北部,距县城18公里,总面积150.1平方公里,全镇森林覆盖率高达为60%以上,平均海拔800米, 年平均气温14.7℃,无霜期271~279天,年平均降水量在1260毫米左右。东面与本县花坪镇、德江县、务川县相连,南面与本县凤岭街道、湄潭县接壤,西面与本县永安镇、新建镇毗邻,北面与本县土溪镇相嵌。全镇耕地面积2168公顷,其中田1341公顷,土827公顷。自然资源种类较多,有非煤矿山、煤矿、森林、旅游、水资源等,其中最主要的有非煤矿山、煤矿和森林资源。
三、文化旅游:绥阳镇历史悠久,素有古夷州之称。更有玛瑙山营盘遗址,位于绥阳镇玛瑙村安坝组。相传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(1132),扩建清咸丰五年(1855年)。平面布局呈不规则多边形,占地面积1.8万平方米,现存内外两道围墙,料石砌筑,长1万米,高4.8米,宽1.6米。设营门48道,射击孔500多个,炮台数十个。墙垣外旗杆石及建营碑记尚存。
四、民族宗教:绥阳镇以苗族、土家族、仡佬族等少数民族为主,共有62个自然村(大组)、200个村民小组,现有人口少数民族人口19236人。目前,全镇现有信教群众107人,其中道教教职教徒人员40人(其中教职人员32人,教徒人员8人);无佛教居士人员;基督教履行入教仪式人员6人;天主教习俗人员61人。目前我镇民间信仰点15个已全部治理完毕,无民间乱建寺庙滥塑神像情况,无宗教渗透情况。不存在中共党员信教问题。
五、人口就业:截止2022年6月底,全镇新增就业300人,失业人员4人。总人口41665人,其中劳动人口3154人,省外务工人员9142人。
六、社会事业:
(一)低保兜底保障有力。低保是社会民生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,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。2022年全镇六村一社区严格按困难群众申请、村(社区)干部入户调查核实、民主评议、镇审核、县审批等程序,按照“三环节、十步骤”流程进行办理,并按要求进行逐级公示,确保低保政策公平、公正、公开。同时,镇、村实行按月调查方式,对现有低保户进行定期入户走访调查,了解其生产收入情况,每月进行动态调整,最大限度保障困难群众最低生活,将社会兜底资金给予最需要的困难群众。截止2022年6月,我镇共有低保户591户1407人,每月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44.5万元;城市低保户5户7人,每月发放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0.34万元,发放特困供养金28万余元,实现了社会保障兜底的应保尽保。
(二)临时救助及时有效。针对部分群众临时性因灾、因病、因学等突发情况,造成家庭临时性生活困难的,按照镇党委政府工作安排,社会事务办和各村(社)及时介入,了解情况,针对确实存在临时性生活困难的群众,党委政府立即施以援手,通过临时救助帮助其顺利渡过难关,及时解决困难群众燃眉之急。
(三)特困保障不留死角。2022年以来,我镇共有特困对象33户38人,其中集中供养特困人员8户10人,分散供养特困人员25户28人,全年发放特困人员生活补贴479.6万元。2022年,镇党委政府依据敬老院集中供养的工作实际,为了让敬老院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持续提高,加大了对敬老院的检查指导。2022年3月,对敬老院部分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整,提高了管理人员服务意识。通过努力,目前绥阳敬老院各项生活、娱乐设施齐全,环境优美,管理人员服务意识到位。通过对敬老院服务能力的提升,完全能够让特困供养人员安享晚年;对不愿居住敬老院的分散供养对象,镇指派村组干部一对一进行包保,要求包保责任人每周进行走访,监督签订相关赡养协议,督促赡养人认真履行赡养义务,社会事务办每月定期走访,对存在的问题和村(社)一起要求赡养人定期整改,有效保证了散居特困对象生活质量。
(四)助残爱残不漏一人。绥阳镇共有残疾人1228人,其中肢体残疾732人,言语残疾22人,视力残疾137人,智力残疾100人,精神残疾105人,听力残疾72人,多重残疾60人。2022年3月,为了全力满足残疾人服务需求。镇残联认真做好残疾人需求用品调查、产品介绍、配置服务,完善了我镇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体系。2022年全镇筛查0-8岁儿童听力15人,为听力残疾人验配助听器2部;发放轮椅26辆,配发拐杖及其他代步工具21件(套)。落实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。全镇现有一级残疾143人,二级残疾189人,累计发放残疾人护理补贴4192人次,244105万元(按现行政策目前一级残疾护理补贴每人为70元/月,二级残疾护理补贴每人为50元/月)。
(五)基层建设稳步推进。2022年以来,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村级自治组织建设,根据上级要求,自2020年1月起,我镇所有村居委会主任、村总支部书记实行“一肩挑”。为了让各村(社)主任真正挑得起,及时转变角色定位,镇党政领导深入一线调查研究,亲自指导,使各村(社)主任尽快担起重任,进一步强化了村级自治组织建设。同时各村(社)学习能力不断增强,一年以来,各村(社)认真组织民选干部学习,通过“两学一做”和持续开展党员党性锤炼活动,不断增强了全镇民选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,提升了民选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、建设美丽乡村的能力。
七、经济发展:紧紧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壮大工业经济,延长农产品产业链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,工业经济快速发展。天星米业、益民辣椒加工厂、苏贵、黔知交、煌泽、康力馨等茶叶加工企业稳步发展。每年扶持发展小微企业40余户,天星米业成功入列“中国好粮油”重点保供企业。大牲畜交易中心成为年交易10万头的全省第三大肉牛交易市场。大力支持苏贵茶旅康养、新能源汽车循环利用、中石化绥阳加油站项目顺利投入使用。
八、基础设施建设:
交通设施逐步完善。完成凤田、凤务两条二级公路的升级改造,里程30千米。规划实施通村公路30条108公里。规划实施脱贫攻坚组组通公路44条66.7公里。
安全饮水全面保障。整合各类资金在绥阳境内修建人饮工程65处,建设资金1080万元,解决15045人安全饮水。
电力通讯工程全覆盖。对全镇农村电网和通讯进行全面改造升级,实施广播电视“户户通”,实现了行政村“村村通宽带目标”,供电可靠率达100%。
九、城镇建设:实施城镇绿化、亮化、美化、净化、文化工程,着力将夷州文化、古军事文化、民俗民间文化融入集镇街景打造、小区建设、餐饮住宿和标志性建筑修建等,集镇配套设施不断完善,古镇风味逐步显现。西山坝片区环境综合治理项目、集镇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项目、足球场项目、夷州文化广场项目建成投用。荣获“国家卫生乡镇”、“市级文明乡镇”称号。
十、环境保护:绥阳镇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,深入开展“青山、碧水、净土、蓝天”行动,全方位、无死角治理镇村垃圾、污水和面源污染,生态文明建设有力推进;持续开展“月月造林”活动,全面落实林长、河长、土长“三长”责任制,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5%以上;严格项目落地选址、规划、环评、消防等相关程序,严把项目入口关,大力倡导绿色消费、低碳消费,持续开展生态型、节约型、环保型机关、学校、企业、社区、村寨、家庭创建活动。
十一、前景目标:“十四五”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,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,也是绥阳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、干事创业的发展黄金期、不进则退的转型关键期,绥阳镇将立足足新发展阶段,贯彻新发展理念,融入新发展格局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,守牢发展和生态态两条底线,大力实施“双有机”战略、乡村振兴战略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战略,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、新型工业化、旅游产业化、新型城镇化。“十四五”时期基本建成“夷州古镇·魅力绥阳”,全面打造乡村振兴、森林康养贵州样板。到2035年,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、新型工业化、旅游产业化、新型城镇化,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。
“十四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: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确保10%左右,冲刺14%;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确保17%左右,冲刺25%;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确保12%左右,冲刺20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确保10%左右,冲刺20%。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6%以上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%以上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%以上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%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