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全县上下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,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,狠抓工业经济发展。受经济下行、投资乏力、外贸困境、房地产降温和新冠疫情叠加影响,茶业和商混双双同比下滑,工业发展腹背受敌,无力增长。一是规模工业呈负增长。全年规模工业总产值达8.67亿元以上,同比下滑50.7%。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2.06亿元,平台增速同比下滑52.2%。从三大门类分析,与上年同期相比呈“1升2降”,采矿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67.32万元,同比下降74.4%;制造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9276.08万元,同比下降53.6%;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1229.49万元,同比上升12.9%。二是工业投资乏力。全年在工信平台调度的工业建设项目35个,报送投资6.88亿元。三是工业主体培育有力。大力实施“千企改造”和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培育工程,成功培育“专精特新”企业4家(秀姑茶业、富祯茶业、永田露茶业、神农米业),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一个(魅力黔茶),创建绿色工厂2家(红魅茶业、魅力黔茶),实施“千企改造”工程项目17个,完成投资2.07亿元。着力培育规模工业企业,全年上规工业企业5家。
究其工业下滑原因,主要是我县工业基础薄弱,抗风险的能力严重不足。一是工业体量太小。2021年全县工业增加值为11.82亿元,仅占GDP的12.3%,预计2022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足13%,远远低于一产和三产的占比。二是支撑产业发展受挫。受县内投资减弱的影向,市场需求严重不足,商混行业产值直线下滑,商混行业产值同比下滑了50%;受出口不利和茶企自身发展问题因素影响,引领全县工业首位产业发展的茶产业全线崩溃,16家在库茶企产值严重下滑,全年仅完成产值2.68亿元,产值同比下降76%,茶叶负增长是导致我县规模工业增加增速下滑的主要因素。三是缺乏增量支撑。我县企业实力弱小,缺乏可培育的企业主体,特别是新增型企业更少,全年没有一家新成立企业入规,能入规的全为成长型企业,对当年增速没有贡献。四是工业招商效果不好。受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等影响,全县工业招商的成效亦不明显,落地投产且能入规入统的企业、项目太少,不能有效支撑工业发展。
来年,我县将精心谋划,对标省、市工业发展新要求,铆足干劲,强化举措,奋力稳住工业发展基本盘。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.3亿元,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5%,工业投资完成7亿元以上,力争投资增速扭负为正,培育规上工业企业6家。
一是“稳”好企业存量基础。紧盯重点企业行业,精准服务指导,把握企业发展走势,指导茶企提前做好生产规划,及时复工复产,满产达产;支持企业“数字”赋能升级,切实扩能增产;着力稳住商混建材企业平稳生产不下滑。二是“抓”好企业增量培育。重点培育国科、添福鞋业等企业上规入统,切实做大规模企业增量;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和“专精特新”企业。三是“招”好企业支撑变量。围绕茶叶延链、水暖强链,轻纺补链,切实招引2-3个优强企业项目入驻凤冈发展。四是“督”好工业项目投建。督促琊川风电项目、永安风电项目、经开区光伏发电项目和遵茶集团出口加工项目等加快建设,切实让项目入库形成投资产值。五是“做”好企业帮扶服务。对标“贵人服务”“遵满意”“凤来仪”要求,开展好“压实服务”,持续落实好领导干部挂帮重点企业联系制度,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,及时向企业宣传政策;帮助企业谋划项目,积极“跑厅赴省”,全力向上争资争项,切实支持企业稳定发展。
2023年1月12日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